欄目導航
最新新聞
-
暫時沒有數據
光伏預制艙有哪些類型?高壓與低壓預制艙性能對比
文章出處:本站 人氣:20 發表時間:2025-10-29 11:41:05
以“工廠預制和現場組裝”為關鍵特征,光伏預制艙通過模塊化縮短了電站的建設周期。其類型劃分圍繞“電壓等級”、“功能分區”和“安裝場景”進行。不同類型的光伏電站適應不同階段:
高壓光伏預制艙:
電壓等級多為 35kV、110kV(少數大型電站達 220kV) ,關鍵用于光伏電站的“并網側”,負責電能變壓和并網功能。高壓開關柜和變壓器(如 35kV箱式變壓器、變壓器、避雷器等設施應滿足高壓絕緣和避雷要求(如艙體接地電阻)≤4Ω)。
工藝特點:艙體采用鋼板焊接結構(薄厚)≥2mm),內部設有單獨的高壓室和控制室(物理隔離,避免高壓影響),配有溫濕度控制系統(溫度控制在 5-40℃,濕度≤與氣體絕緣設備(如 SF?氣體絕緣開關,適配高電壓絕緣需求) 。
適應場景:集中式光伏電站(如沙漠) 100MW 在上述電站的并網階段,逆變器需要輸出中低壓電能(如 10kV)升到 35kV以上,接入區域電網。
電壓等級多為 0.4kV、10kV,聚焦光伏電站的“電能轉換和分配側”,連接逆變器和中高壓設備。低壓配電柜、匯流箱、接觸器、電能計量裝置等。集成在機艙內。其主要功能是匯總和分配逆變器輸出的DC電能(逆變器后為低壓交流),或短期存儲(部分包括儲能模塊)。
工藝特點:艙體結構相對較輕(鋼板厚度) 1.5-2mm)內部按“集流”, - 配電 - 控制“分區布局,不需要復雜的氣體絕緣(主要是空氣絕緣),但需要加強熱量排放(如安裝軸流風扇,適應逆變器運行時的低燒耗)。
適應情況:分布式光伏項目(如工業屋頂) 5MW 電站)、集中式電站逆變器集群區域,用于將電能(如直接供應廠區負荷)輸送至高壓預制艙變壓。
高壓光伏預制艙(補充類型,連接高低壓):
電壓等級多為 10kV、適用于“逆變器導出”20kV - 高壓并網中間環節,內部集成中壓開關柜、無功補償裝置(如 SVG),用于穩定電壓,補償無功負載,減少電能損耗。多見于中型光伏電站(20-100MW),平衡高低壓設備的適應需求。
光伏配電預制艙:
主要功能是“電能分配與保護”,內部集成開關、斷路器和保護裝置(如過流保護和漏電保護),無論高低壓如何,用于將光伏陣列產生的電能分配到不同的負載(如電站自用負載和并網線路),或在發生故障時斷開電路,以確保設備的安全。
適應場景:所有類型的光伏電站都是電能流通的“樞紐節點”,如集中電站的配電子站和分布式電站的屋頂配電區。
光伏逆變器預制艙:
“集成艙”是專門為逆變器設計的,內部容納 1-4 臺式光伏逆變器(按功率選擇500kW、1000kW 逆變器)、對逆變器室外安裝和運行穩定性問題進行關鍵處理,包括直流匯流箱、制冷系統(如液冷或風冷設備)。
工藝特點:艙體設有獨立的排熱通道(與設備區隔離),溫度控制精度高(逆變器運行溫度要求≤50℃),保護等級≥IP54(防風沙、防雨),適用于室外惡劣環境(如高溫、大風)。
適應場景:集中光伏電站逆變器集群區域(如每個艙位的容納 2 臺1000kW 逆變器,服務 20MW 光伏陣列)、地面安裝區域為分布式電站。
光伏綜合控制預制艙:
集成“配電控制通訊功能,除配電設備外,內部還配備了電站監控系統(如 SCADA 系統)、通信模塊(4G/5G) 或者光纖通信)、應急電源,可實現光伏電站局部區域的電能監測、故障預警和遠程操作。
適配場景:大型集中光伏電站的分區監控中心(如按壓 50MW 分區設置)、偏遠電站(如高原、沙漠電站)需要遠程運維。
路面式光伏預制艙:
機艙底部設有混凝土基礎(或鋼結構支架),安裝在地面較寬的區域,體型較大(常見尺寸) 6m×3m×2.5m,可以定制更大的尺寸,適合大功率設備(例如, 35kV高壓設備,多臺逆變器)。
優點:安裝空間充足,設備維護方便(可設側門、頂門),排熱條件好;缺點:需要占用路面土地資源,適用于集中電站的開放區域。
屋頂式光伏預制艙:
身材小巧(常見尺寸) 3m×2m×2m),重量輕(≤5t)通過支架固定在工業廠房和公共建筑的屋頂上,以滿足分布式光伏項目的小功率需求(如內部集成)。 1 臺 500kW逆變器低壓配電設備)。
優點:不占用路面空間,就近消耗電能(減少輸電消耗);缺點:受屋頂負載限制(需要滿足)≥0.5kN/㎡裝載),維護空間有限,需要提升艙體開門方向(繞過屋頂障礙物)。
高壓與低壓光伏預制艙的性能差異,源于 “電壓等級決定的功能定位”,集中體現在 “絕緣防護、設備配置、運行穩定性、適用場景” 四大維度,具體對比如下:
高壓光伏預制艙:并網樞紐,負責升壓與電網接入
關鍵功能是 “電能升壓 + 并網控制”—— 接收低壓 / 中壓預制艙輸送的電能(如 10kV),通過艙內變壓器升至 35kV 及以上,經高壓開關、互感器檢測合格后,接入區域電網(如國家電網 35kV 線路)。同時具備 “并網保護” 功能:當電網電壓、頻率異常時(如電壓波動 ±5%),可自動斷開并網開關,防止故障電能倒灌電網。
功能特點:需與電網調度系統聯動(如接收電網的并網指令、負荷調節信號),是光伏電站與外部電網的 “連接橋梁”,直接影響電站的并網效率與合規性。
低壓光伏預制艙:轉換分配,銜接發電與用電 / 升壓環節
關鍵功能是 “電能匯總 + 轉換 + 分配”—— 先通過匯流箱匯總光伏逆變器輸出的低壓交流電(如 0.4kV),再經低壓配電柜分配至兩類負荷:一是電站自用負荷(如運維人員宿舍、監控設備用電),二是輸送至中壓 / 高壓預制艙(用于升壓并網)。部分低壓艙還集成儲能模塊(如鋰電池儲能,容量 50-200kWh),可存儲多余電能,在用電高峰時釋放。
功能特點:更貼近光伏發電端與本地負荷,是電站內部電能 “調度中心”,影響電能的本地消納率與輸送效率。
高壓光伏預制艙:高絕緣等級,強化防爆防雷
絕緣要求:因電壓高(35kV 及以上),艙內設備絕緣等級需≥A 級(按 GB/T 11021《電氣絕緣的耐熱性分級》),高壓柜體采用氣體絕緣(如 SF?氣體,絕緣強度是空氣的 2.5 倍)或固體絕緣(如環氧樹脂絕緣件),艙體與地面之間設絕緣墊層(如絕緣橡膠板,厚度≥10mm),防止接地漏電。
防護等級:艙體防護等級≥IP54(防沙塵、防濺水),戶外安裝時可升級至 IP55;高壓室設防爆泄壓裝置(如泄壓面積≥0.05㎡/m3),防止內部電弧故障引發艙體損壞;防雷等級≥Class B(按 IEC 62305 標準),接地網采用 “環形接地”(接地電阻≤4Ω),抵御直擊雷與感應雷。
低壓光伏預制艙:基礎絕緣,側重防塵防水
絕緣要求:電壓低(0.4-10kV),設備絕緣等級≥B 級即可,以空氣絕緣為主,低壓配電柜內的母線、開關采用絕緣導線(如 PVC 絕緣導線),無需復雜氣體絕緣;艙體接地電阻≤10Ω(滿足低壓設備接地需求),接地方式為 “單點接地”(簡化施工)。
防護等級:常規場景≥IP54,屋頂或潮濕環境(如南方多雨地區)升級至 IP55;無需防爆泄壓裝置(低壓設備故障時電弧能量小,風險低);防雷等級≥Class C,主要防護感應雷(如通過加裝浪涌保護器,限制雷擊過電壓)。
高壓光伏預制艙:以高壓設備為關鍵
關鍵設備包括:35kV/110kV 箱式變壓器(容量 5-50MVA,根據電站規模選型)、高壓真空斷路器(額定電流 1250-2500A,分斷能力 31.5-40kA)、電流互感器(精度 0.2S 級,用于電能計量與保護)、電壓互感器(精度 0.5 級,監測電網電壓)、SF?氣體絕緣開關柜(減少占地面積,適配戶外環境)。
配置特點:設備規格高(如變壓器損耗≤0.5%)、成本占比大(高壓設備成本約占艙體總造價的 60%-70%),需專業人員進行設備調試(如變壓器油位檢測、SF?氣體壓力監測)。
低壓光伏預制艙:以低壓配電與控制設備為主
關鍵設備包括:0.4kV 低壓配電柜(含斷路器、接觸器,額定電流 630-1250A)、光伏匯流箱(輸入路數 8-16 路,適配光伏陣列輸出)、電能表(精度 0.5 級,計量自用與并網電能)、浪涌保護器(額定電壓 275V,防護低壓側雷擊過電壓)、小型儲能變流器(若含儲能模塊,功率 50-200kW)。
配置特點:設備規格適中,成本占比均衡(低壓設備成本約占艙體總造價的 40%-50%),調試難度低(常規電工即可完成接線與參數設置)。
高壓光伏預制艙:需精準控制運行環境
溫濕度控制:艙內溫度需穩定在 5-40℃(變壓器運行時溫度升高,需通過空調或強迫風冷降溫,避免絕緣老化),濕度≤85%(防止 SF?氣體受潮液化,影響絕緣);部分寒冷地區(如東北 - 30℃以下)需加裝電加熱裝置(維持艙內溫度≥5℃)。
運維需求:需定期檢測高壓設備狀態(如每 3 個月檢測 SF?氣體壓力與純度,每 6 個月檢測變壓器油質),故障處理難度大(如高壓斷路器故障需專業廠家維修),運維周期長(單次運維 2-4 小時)。
穩定性優勢:設備冗余設計多(如雙電源切換、備用斷路器),長期運行故障率低(年故障率≤1%),適合連續并網運行(全年運行時間≥8000 小時)。
低壓光伏預制艙:環境適應性更強,運維更簡便
溫濕度控制:溫度控制在 - 10-50℃(低壓設備耐溫范圍寬),濕度≤90%(短期潮濕不影響絕緣);常規場景用軸流風扇散熱(成本低),高溫環境(如南方夏季 40℃以上)加裝空調即可。
運維需求:日常運維以 “外觀檢查 + 參數讀取” 為主(如每周檢查配電柜指示燈、每月讀取電能表數據),故障處理簡單(如斷路器跳閘可現場復位,匯流箱故障可快速更換模塊),單次運維時間≤1 小時。
穩定性優勢:設備模塊化程度高(如匯流箱、儲能模塊可快速更換),故障影響范圍?。▋H影響局部光伏陣列或負荷),適合靈活調整運行狀態(如根據負荷需求切換 “并網” 或 “離網” 模式)。
高壓光伏預制艙:適配大型集中式電站并網
適合場景:集中式光伏電站(規?!?0MW)的并網環節,如沙漠、高原、平原地區的大型電站,需將大量電能升壓后接入高壓電網(35kV 及以上),實現遠距離輸送(如輸送至幾十公里外的城市電網)。
典型案例:某 500MW 沙漠光伏電站,按 “每 100MW 配置 1 臺 35kV 高壓預制艙” 的方案,將電站分為 5 個分區,每個分區的電能經高壓艙升壓后,匯總接入 110kV 區域電網,滿足大規模并網需求。
低壓光伏預制艙:適配分布式與中小型集中式電站
適合場景:分布式光伏項目(規?!?0MW,如工商業屋頂、園區電站),用于就近分配電能(如將電能直接供給廠房生產負荷,減少輸電損耗);中小型集中式電站(10-20MW)的逆變器輸出端,銜接中壓預制艙或直接供給本地負荷(如電站運維中心、周邊村落用電)。
典型案例:某 5MW 工商業屋頂光伏項目,在屋頂安裝 2 臺低壓預制艙(每臺集成 1 臺 2500kW 逆變器 + 低壓配電柜),將光伏電能直接供給廠房生產線(自用率≥80%),剩余電能通過 10kV 線路輸送至電網,實現 “就近消納為主、并網為輔” 的運行模式。
優先選高壓光伏預制艙的場景:
大型集中式光伏電站(規?!?0MW),需接入 35kV 及以上高壓電網,實現遠距離、大容量電能輸送;
電網接入點距離電站較遠(如超過 10 公里),需通過升壓減少輸電損耗(高壓輸電損耗比低壓低 50%-70%);
電站以 “全額并網” 為主要目標(如無本地負荷,電能全出售給電網),需滿足電網嚴苛的并網標準(如電壓波動、頻率穩定要求)。
優先選低壓光伏預制艙的場景:
分布式光伏項目(工商業屋頂、園區、戶用集群),需就近分配電能(自用為主,余電并網),減少輸電環節;
中小型集中式電站(規?!?0MW),本地有負荷需求(如電站自用、周邊村鎮用電),需靈活調整電能分配;
建設周期短、預算有限的項目(低壓預制艙造價約為高壓艙的 30%-50%,調試周期縮短 50%),需快速投運產生收益。
光伏預制艙的類型選擇需 “按功能定類型,按電壓定規格”—— 高壓預制艙是電站并網的 “關鍵樞紐”,以高絕緣、高穩定性適配大型集中式電站的大容量并網需求;低壓預制艙是電能轉換分配的 “靈活節點”,以低成本、易運維適配分布式與中小型電站的本地消納需求。兩者無絕 對優劣,關鍵在于貼合電站規模、電能流向與電網接入條件,通過模塊化設計實現 “快速建設、安全運行、高效發電” 的目標。
- 上一篇: 光伏預制艙適用哪些項目?集中式電站 / 分布式光伏案例解析
- 下一篇: 暫時沒有數據
-
暫時沒有數據




